知识付费这一领域,常被戏称为“卖课”或被讽刺为“卖空气”,有人甚至将其比作“割韭菜”。
我自己也涉足这一行业,记得它最初被称为“在线教育”,但随着经济的波动,连这一称呼似乎也贬值了。
近日,许多知名人士都在讨论知识付费的困境,似乎这个行业即将走下坡路。
为了不脱离这个圈子,我也来加入讨论,并分享一些赚钱的方法。
我们来探讨知识付费的盈利之道。
在我看来,盈利的关键在于信息差。
有人质疑:如果电商能赚钱,为何不直接去做电商,而选择做电商培训呢?这其实是因为新兴产业带来的概念红利。
想想2004年的淘宝,2014年的公众号,2018年的抖音,去年的视频号,以及现在的AI。
当人们急于了解新事物,害怕错失机会时,如果他们懒得研究或没时间,就会愿意为这个信息差买单,这就是知识付费的盈利逻辑。
人们希望通过快速学习来掌握某种技能或资源。
例如,成为主播可以自学成才,但系统的培训能让你更快上手。
商业扩展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,因此各种私董会的存在就有了它的价值。
这些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解决了它们,就能创造商业价值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知识付费。
如果是基于信息差的商业模式,我建议采用以下公式:新概念+私公域立体发售。
私公域立体发售的意思是,就像是办婚礼,你在村口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,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(付费),并让他们带上朋友。
因此,你需要准备朋友圈文案、私聊群发、短视频、销售信等,这些都是邀请函。
最终在直播间完成交易,就像是在村口举办连续三天的盛宴,热闹非凡,抢购一空。
关键是要有一个成交的节点,比如涨价。
因为信息差的产品不可重复购买,所以需要大规模发售,配合适中的价格,以最大化商业效益。
信息差的玩法适合快速赚钱,而接下来我要说的方法,更适合长期经营,我称之为:技能培训+非标产业资源。
成年人通常不愿学习,除非是为了生计。
因此,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永远不会过时。
只要电商行业繁荣,就会有人学习如何选品、上架、销售、推广。
产业越成熟,每个细分岗位都能成为一门课程。
直到这个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,生意难以为继,比如编程。
选择这种玩法的关键不在于知识付费本身,而在于产业资源。
比如直播带货的关键不在于课程,而在于实操机会;短视频带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供应链支持;整理服务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客户。
这有点像过去的职业教育,学校教得好不好不是重点,重点是能否提供就业机会。
这种模式的知识付费可以持续发展,不会昙花一现。
找到合适的职位和资源是成功的关键。
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填补信息差,提升认知,熟练技能。
想要快速赚钱,就关注新概念+大发售;想要长期经营,就关注技能培训+产业资源。
当然,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操作。
知识付费将永远存在,因为人类社会不断进步,总有新的知识需要普及。